 | 仲家人的宗教意识,跟佛教相比,似乎更接近道教,道教主要与鬼神、邪恶的神力相联系。汉人中,当有人患病或家遇不幸时,亦都归于恶鬼的作崇,于是请道士,以咒语、妖术及其它方式驱赶有害鬼神,抵御它们的魔力。遇到类似情况,苗、仲家及彝家也都请本部落的巫师,施行巫术,企求把人们从恶魔迫害中解救出来。泛灵论是中国汉人的一种古老和传统的宗教意识,也是贵州所有非汉部落的一种宗教意识,但非汉部落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活动,既不属佛教,亦不属道教,他们认为:阴间并不遥远,在那里住着看不见的鬼神。他们经常干预人类事务,给人类带来厄运,只有虔诚供奉鬼神,人们才能消灾祈福。基于同样的道理,仲家出于惶恐,才举行宰牛办斋、超度死者亡灵的仪式,这才是非汉部落崇敬鬼神的真正动机。
在仲家村寨里,私塾比苗寨的多,能读书写字的人也较多,学会汉文后,这些人就鄙弃劳动,只要他们懂得一些刑律,包揽诉讼,他可以常常进出衙门,协理案件,显然他也会挑起寨邻、家族间的纠纷,从中渔利。这种人,在整个中国比比皆有,即使在偏僻地区也不乏其人。
当地的头领和法官,一般都会由较富裕的仲家人充任,民间纠纷不经上诉,即可调解。当然跟苗人一样,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钱财。地方法官的职权范围很不明确,以至于使人对他们的超越权限的作为很惊愕。有一次,一位汉人地方法官询问我们国家对偷别人庄稼的盗贼是如何惩处时,我告诉他,只要罪证确凿,罪犯就会被关进监狱一段时间,“呵!”他说:“如被我抓住,我就把他勒死,这是对付他们的最好办法。”
四年前,离贵阳大约三英里的一个仲家寨子里,有一名惯偷,他经常盗窃其亲属及邻居的财物,从而缴起了公愤,村民们把他扭到当地衙门,要求严惩,当地的两名法官认为,此人在社会上实为公害,是一个多余的人,在征得其父母同意后,把他手脚捆住,扔进水塘淹死。事后,罪犯家属到衙门指控他俩滥用职权。结果这两个法官被关押达数月,并被敲诈了一笔钱财后才被释放。在汉人村寨里,同样发生了一起类似的案件,一位地方官也淹死了一个偷盗,但事后却不了了之,没有引起骚动。可能这位官员受到上司的庇护,或当地村民没有告发他。
各级官吏名义上的职责是执行征收赋税、维持社会治安的事务,而他们在收税之外,却积极钻营、搜刮百姓钱财,接受贿赂。他们挑唆民事纠纷,把管理诉讼中得到的钱,全塞进自己的钻腰包。
①原标题为“仲家人或掸人”
②仲家即今布依族。布依族居民遍布贵州全境,主要居住在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专区。布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壮傣语支,同语支民族之间有历史渊源关系,但并非是一个民族。作者在下面论述中,仅从语言角度观察,把壮傣语支诸民族归纳并为一个民族,其论点是错误的,请读者注意。
③南诏,唐代的地方政权。全境以大理为中心,辖有云南、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等地,是由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建立的奴隶政权。902年为贵族郑买嗣所灭,公元937年白蛮大姓段恩平继后建立大理国,辖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境,公元1253年(元宪宗三年)大理国为忽必烈所灭。作者在追求这段历史时,把大理国误成为是南诏国,现予指正。
④“这个王国的历史书”指《蛮书》。《蛮书》亦名《云南志》,唐樊绰著,咸通三年(公元682年),绰充任唐安南经略使蔡袭幕僚,对南诏情况进行研究,并参照前人著作写成此书,是研究云南各民族历史的重要资料。
⑤居住在云南洱海周围的南诏,有六个大部落,部落酉长号称“诏”。因而有六诏的名称,唐玄宗封南诏皮暹阁为云南王,帮助南诏兼并五诏,公元738年,成立统一洱海地区的南诏国。南诏国是以乌蛮与白蛮(均为中国古代民族)为主要居民。作者缺乏云南史知识,把“诏”理解成“诏族”是错误的。
⑥南诏国、大理国的主体民族是乌蛮、白蛮。乌蛮跟今彝、纳西、傈僳等族有渊源关系,白蛮与今白族有亲缘关系,这些民族的语言都属于汉藏系藏语支。作者把南诏国、大理国的居民说成是壮傣语支(国外称泰语系)的掸、泰人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⑦公元1253年元朝灭大理国,云南始置云南行中书省,明置云南省,跟内地合成一体。
⑧大理国后裔外迁是可能的,但作者由此试图证实南诏、大理国是掸人、泰人建立的,从而歪曲历史,则须平正辩明。
⑨原文是:“以至于从东南到西北的六百英里内,及从西南到东北的同样距离内。”1平方米英里=2.5900平方公里。
⑩原文是:“不论是在暹罗、法国、英国还是中国(云南南部)领地都是这样。”
⑾“亚洲这个地区”指中南半岛。
⑿红河源出我国云南省中北部,名元江,向东南流称红河,经越南首都河内,分支注入北部湾。
⒀“更远的西部”指老、缅、泰境内的泰人、又称西泰人。
⒁巴利语:古代印度的一种语言,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现成为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南方佛教徒的书面语言。
⒂《世界地名译名手册》:即越南北部高平—北濮—凉山地区。
⒃Shan(掸人);Tho(叟人);
Mawng(勐人); Lü(吕人);
Tai(泰人);世间 Lao(寮人);
⒄湄公河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脉,称澜沧江,东南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注入南海。
⒅原文为“法属边境沿线”。
⒆壮族是我国省数民数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人口约有1338万(1991年),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广东、贵州、湖南亦有分布。语言属壮侗语族壮族语支。内部称谓各异,解放后,统一称为“壮族”。
⒇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有817562人(1982年),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语支,由古(骆)越人发展而来,与壮、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eq \o\ac(○,21)21关于布依族的族源,主要有三说:源于古越人、古汉人、古夜郎人,作者这里的“一千年前由西迁入贵州”,可供析疑。
eq \o\ac(○,22)22 “水家”即水族,单一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跟布依族等民族历史上有渊源关系。作者这里把水族和布依族混淆了。
eq \o\ac(○,23)23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任何一个民族的劳动人民都不能幸免的,贵州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各族农民大起义的烈火,首先是布依族人民点燃的,1854年杨元领导的独山布依族农民起义,揭开了太平天国时期贵州农民大起义的序幕。作者说从未听说仲家人造反,是跟历史事实不符的。
eq \o\ac(○,24)24岑毓英(1229—1889)清末将领。广西西林人1873年署理云贵总督。
eq \o\ac(○,25)25作者对布依族历史文化的评述是失实的,布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蕴藏着大量悠久的传说、神话、故事,如《开天劈地》、《十二个太阳》、《造千种万物》……,近几年来已连续发掘与整理成书,详见贵州《民间文学资料》、《南风》、黔西南布衣族自治州《布依族民歌选》。
eq \o\ac(○,26)26 “五字匾”即“天地君亲师”。
eq \o\ac(○,27)27布依族称巫师为“魔公”。
eq \o\ac(○,28)28主悼人即是死者的儿孙,俗称孝子。
eq \o\ac(○,29)29 “宰牛办斋、超度死者”的习俗,布依族称之“打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