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乾
等为代表,第二种观点认为蛊毒是一种巫术,主要以高国藩,
诸葛忆兵、张敬梅
、胡新生
等为代表。第三种观点认为蛊毒是一种毒药,主要以袁定基
、邓启耀
、林辰
等为代表。笔者赞成第三种观点。
人们把蛊奉为蛊神或药王,认为崇拜祀奉这个蛊神或药王,蛊神或药王即可保护他们,可赐与他们财富和权力。所有这些只是幻觉而已。
这些说明,蛊的起源,和母权制社会可能有某种联系。进入父权制以后,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妇女的地位每况愈下,在男人们眼里,妇女是不洁净的,尤其是她们周期性每月出一次血的月经现象,被认为最污秽,跟恐怖又可怕的蛊一样,十分令人畏惧,在这里人们认为妇女是恶毒的,这类妇女无端指控为蛊妇,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独居的成年女性对侵略行径没有正当的发泄途径,放蛊便成了她们惟一的武器,蛊跟蛊婆一样,蛊就是蛊婆,蛊婆就是蛊。
李卉:《说蛊毒与巫术》,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60折春季第9期第271-284页。
夏之乾:《谈谈"放蛊"及其类似习俗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第4期。
高国藩:《敦煌巫术与巫术流变》,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年。
诸葛忆兵、张敬梅:《巫风弥漫源流观》,济南:济南出版社,1998年7月。
胡新生:《中国古代巫术》,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袁定基:《论放蛊和防蛊治蛊习俗》、《西南民族学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二期。
邓启耀:《中国巫蛊考察》、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
林辰:《壮医对蛊病的认识及医疗实践》(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999年5月,现藏于广西中医学院图书馆。
高国藩:《中国巫术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11月,第156页。 |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forum.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