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盘头(绕成尖尖的一坨)的是妇女,没有的是姑娘!相片背面就是咱们僚人的母亲河——珠江上游南盘江
壮族盘头(绕成尖尖的一坨)的是妇女,没有的是姑娘!相片背面就是咱们僚人的母亲河——珠江上游南盘江这张照片摄影的年代应该比较早(五、六十年代吧),所以早婚很正常。现在壮族地区早已经推广了计划生育,早婚的现象已经很少了!
所以推断“早”的原因在于那把伞,竹、纸、塑材料制造的伞现在的伞厂已经不生产了。如果是家庭手工自制的,产品达不到这种精致程度,而且造不出塑料伞柄。
这张照片摄影的年代应该比较早(五、六十年代吧),所以早婚很正常。现在壮族地区早已经推广了计划生育,早婚的现象已经很少了!
所以推断“早”的原因在于那把伞,竹、纸、塑材料制造的伞现在的伞厂已经不生产了。如果是家庭手工自制的,产品达不到这种精致程度,而且造不出塑料伞柄。
这张相片其实是最近几年才拍摄的,是依维贝侬的个人作品。我认识依维贝侬,他也给我看过这些相片,所以比较肯定。他本人出生于70年代,所以相片不可能是太早期的。至于那把伞,我不是很清楚。
那是云南曲靖市师宗县壮人支系沙人(丘北土语)的服装,而不是文山州的。当地的壮族男女老幼还在穿着本族服装,尤其以女性最为普遍。当然,云南文山州的壮族女性(包括少女)穿着民族服装也还是非常普遍的,去年我暑假去了富宁县和广南县八宝镇,亲眼所见满大街都是穿着本民族服装赶圩的壮族妇女。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穿本族传统服装的壮人,在广西的那坡县和三林(西林、隆林、田林)一带还保留有,贝侬你如果想体会一下的话,不用去文山那么远,在那坡县城街日的时候亲临其境,就可以随眼看到包括年轻女孩子在内的女性们身穿以蓝色基调为主的壮族传统服装在赶圩了。当然,也欢迎你到文山州以及曲靖市去看看我们的族胞们。
这张相片其实是最近几年才拍摄的,是依维贝侬的个人作品。我认识依维贝侬,他也给我看过这些相片,所以比较肯定。他本人出生于70年代,所以相片不可能是太早期的。至于那把伞,我不是很清楚。
浅论壮族的早婚。
其实壮族有早婚的习惯,尤其是在六、七十年代以前。五、六十年代政府专门作了史前调查:
“……男女长到五、六岁,父母即为之订婚,或者七、八岁订婚;七、八岁或十二、三岁就结婚。”——摘自《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隆林各族自治县委乐乡壮族生活习俗情况调查》
“……结婚年令男的大多十七、八岁,女为十五、六岁,个别也有十岁左右就结婚的。”——摘自《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武鸣县双桥乡壮族社会历史调查》
“……结婚:婚令一般男15、6岁,女13、4岁。” ——摘自《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上思县那荡乡壮族社会历史调查》
八十年代以后,计划生育已经成了政府的国策,并制定了计划生育法。早婚成了违法的行为,故壮族地区的早婚现象早已逐步消失。
至于上面的那幅照片,如果是几年前所拍的,那应该是很稀罕的民风了。因为照片上的那位少年女子,看得出不但是位妇女,而且还是一位生育过的妇女。
此张相片是上个世纪1999年拍的。再依维的家乡早婚很正常,一般都市十七十八岁。当然在外工作、读书的例外。
谢谢红棉树帮依维解释!依维很长时间才上一次网,很多贝侬提出的问题无法积极作出解释,请谅解!
想不到,依维的这张民风民俗照片还是块“活化石”!
"不落夫家"应该与晚育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旧时没有什么可靠的避孕措施,"不落夫家"也并不是夫妻没有性接触。照片上的女子很年轻,却生育过了就是证明。
|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forum.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