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2005年7月我在本版块发表了当年6月24日—25日在德保县拍摄的4组干栏建筑相片,链接如下:
以上几组相片拍摄的缘由是当时我陪同一个韩国学者到德保乡下调查南部壮族乡村状况,顺便拍下了许多这些村屯里的干栏建筑和沿途风光,后来将它合辑发表并附带一些沿途景致和文字说明。
这几天整理电脑里的相片,发现2004年也拍摄过一些德保的乡村风光包括干栏建筑的相片,虽然拍摄时间与以上四辑都不同,但主题却也类似,也是陪同那个韩国学者一起去调查他人类学田野地点的时候拍摄的,可以作为逐渐消失的南壮地区干栏建筑相片资料加以保存,因此在此继续增补一辑。
Mbanj Deihngenz·Hangs Maxais
马隘乡贤李村一瞥




Mbanj Gah-raengz·Hangs Fouj (1)
城关镇·大龙屯(1)
大龙屯是我的老家(虽然我和我哥都出生和长大于德保县城,但我父母都来自大龙屯),壮语叫Gah-raeng,意思是“深渊之地”,因为这个村子的周边真的有几个深不见底的深渊。位于德保县城城关镇西北部,距离县城大约只有3公里,但口音却和县城迥然有别而与马隘口音类似。下几张图为2003年夏天在大龙屯夏收时候的场景,因属于德保乡村风光,故不单独开帖子而列入此专辑。拍摄者是当时在德保做硕士论文田野调查的香港的朋友Ih-Pei贝侬。
1. Lan gau ious gyang naz slau-dan nic pyaij kuenj pyaij loengz, tuek-gyoyh bar. 我侄儿在收割的稻田中乱逛,可爱吧?



2. Lan gau uemj lueg nongx-byaov gau, nah gau ious laeblaeng hen de. 我侄儿抱着他的表弟(我表弟的儿子),我阿姨(就是这个小宝宝的亲奶奶)在后面护着。
Mbanj Gah-raengz·Hangs Fouj(2)
城关镇·大龙屯(2)
一些夏收、夏播场景(2003年7月14日)。拍摄者:Ih-Pei、红棉树
1. Gau gvej kauj (我在割稻谷)

2. Is-Peiq gvej kuenj rungz kauj ouz.(阿沛贝侬割起一把稻穗)

3. Beih-nangz Daih-Sleis paet kauj-gok (我四嫂在清理稻谷和稻穗)

4. Ndaem gyaj miuz daih-nyeih (村民在种上第二季秧苗)

看的细心啊。呵呵。
在靖西,传统上很少种两季稻。听说解放前,一般就种一次稻就足够吃。老人说,解放后的50年代,由当时靖西县长黄小林的倡导,才开始种春玉米。现在靖西一般都是春玉米和夏稻两季。
Gou senq mbouj bae naz nao lo!Lau duzbing.55555

看得我直想家,家乡的天空好蓝啊~~~~~
Gou senq mbouj bae naz nao lo!Lau duzbing.55555

这句话我看懂了:我是不会下田了,怕蚂蝗!
哈哈!





这类建筑越来越少了


壮族干栏建筑的阶梯都是用单数,9级或11级应该是和建筑第二层地板的高度有关系。壮族和傣族是同源异流的民族,干栏建筑也是同样源于古代越人的传统,这方面应该会有密切的联系。

我可是不会收稻谷和插秧的啊~~但是我小时候常会爷爷奶奶那里而且放牛,但没做过重农活。还好庆幸的说我保留很多古老的母语我看到很多人有些词被汉掉,而我还没有汉掉。
关于那个台阶我在扶绥也见过不少这样的。
|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forum.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