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歧视壮族人民,力使他们拥有与汉族同等的政治待遇。虽然发出“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的感慨,但是,也有“欲投章甫作文身”的向往,在“夷僚难亲、未可信也”,歧视少数民族、华夷之辨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柳宗元的民族观及其仁厚精神,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
。作战时,部队编制以七人为伍,每伍相互照应,进攻时,有人专主刺击,有人负责割首,执枪者冲在前头,执驽者在两侧守卫,常能“以少击众,十出九胜,天下莫强焉”
。liáng@①兵的作战方式对抗倭名将戚继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liáng@①兵的作战方法和训练技巧来改造官军。“择其最骁勇者,各照liáng@①兵兵法编为队伍,结为营阵,像其衣甲,演其技艺,习其劲捷,随其动止饮食”
。liáng@①兵的形象也深印在东南沿海人民的心目中,当地一直流传着“花瓦家,能杀倭”的民谚。成为壮汉文化交流的壮族文化开放性特征的又一例证。有所不同的是,通常的情况是汉族文化作为一种高势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壮族地区,给壮族文化带来新生活力,而liáng@①兵抗倭则是壮族先民以杰出的军事才能,走出封闭的地域,为保家卫国作出应有的贡献。由此说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双向的互动,即使是地处偏僻的弱势民族,也有可能凭着其独特优长,在某些方面影响强势民族。
。这是一支引人注目的庞大开发大军,他们披荆斩棘,辟拓良田,兴修水利,精耕细作,积极地推动广西生产力水平向新的历史高度演进。客家人的辉煌业绩,在广西开发史上留下浓抹重彩的一页;正如黄滨先生所说:
(P84~85)。
。黄天河《金壶浪墨》:“诸蛮性虽犷悍,然不敢亲见官府。其田粮辄请汉民之猾者代之输,而倍偿其数,谓代输者为田主,而代输者反谓有田者为佃丁,传及子孙,忘其原始,汉民辄索租于诸蛮。诸蛮曰:我田也,尔安得租!代输者即执州县粮单为据,曰:我田也,尔安抗租!于是讼不解,官亦不能辨为谁氏之田,大都在左袒民而抑诸蛮”
。
柳宗元。柳河东集卷38,谢除柳州刺史表。
新唐书卷168,柳宗元传。
邝露。赤雅,liáng@①兵条。
魏源。圣武记,卷14。
胡宗宪。筹海图编卷9。
薛暮桥。广西农村经济状况调查报告[M]。1934。
黄滨。清代客家移民对广西经济开发,粤西文化与中华文化研究[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清史列传卷42,周天爵传。
黄天河。金壶浪墨卷5。|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forum.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