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关于壮语语法若干问题的商榷
<P><FONT face=宋体>文章来源:<a href="http://www.pep.com.cn/200406/ca521836.htm" target="_blank" >http://www.pep.com.cn/200406/ca521836.htm</A></FONT></P><P><FONT face=宋体>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middle>
<P>
<DIV class=title>关于壮语语法若干问题的商榷</DIV>
<P>
<DIV class=bt_content></DIV>
<p></TD></TR>
<TR vAlign=top>
<TD>
<DIV class=bt_content>
<P> 【原文出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P>
<P> 【原刊地名】京</P>
<P> 【原刊期号】199701</P>
<P> 【原刊页号】97-105</P>
<P> 【分类号】H1</P>
<P> 【分类名】语言文字学</P>
<P> 【作者】王晓</P>
<P> 【复印期号】199703</P>
<P> 【标题】关于壮语语法若干问题的商榷</P>
<P> 【正文】</P>
<P> 壮语和汉语在历史上关系密切,两者在语法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细细比较,壮语语法仍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怎样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和规律,有待于我们去进行深入的探讨,广泛的争鸣,以求得出一个统一的、科学的结论。汉语语法的研究之所以在语言学界取得突出的成就,形成自己一套科学的体系,确立具有建树的诸多学派,就是因为汉语学界在历史上多次开展语法大讨论,深入持久地进行研究和探讨的结果。如50年代初期的汉语词类问题讨论和主语、宾语问题的讨论,50年代后期的汉语复句、单句问题的讨论以及80年代初期的汉语析句法问题的讨论,都有力地推动了汉语语法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使之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清楚。壮语语法学界应该学习和借鉴汉语语法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把汉语语法学的一些方法和理论运用于壮语语法实际,实行拿来主义,从而确切地找出壮语语法的特点和规律,以便科学地建立壮语语法的体系。然而,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壮语学界步履维艰,很难发起像汉语学界那样规模宏大的语法大讨论,迟迟摆不开争鸣的架势。这样,就难免使壮语学中一些分歧的、模糊的、欠妥的语法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以致于人们对壮语语法问题的看法陈陈相因,人云亦云,而创见性的观点不是很多。这样的学术环境对壮语语法科学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同时也与拥有一千多万操壮语的壮族人口以及与日益发展的壮文推行形势极不相称。因此,我们就此机会,提出一些值得商榷的壮语语法问题,以开拓壮语语法研究的新视野,逐步把壮语语法研究引上百家争鸣的繁荣之路。</P>
<P><b> 一、关于“形容词+施事名词”的结构关系问题</b></P>
<P> 在壮语中,一些表示味觉、嗅觉、色觉以及沾染性的形容词可以带相应的名词,构成“形容词+名词”的格式。对这种格式的句法关系,曾有过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谓补关系,即前边的形容词是谓词,后边的名词是补语;另一种认为是偏正关系,即前边的形容词是中心词,后边的名词是修饰成分。例如下面的一个句子:</P>
<P> Baihrog rang va.</P>
<P> 外边</P>
<P> 香 花</P>
<P> 第一种看法将此句分析为:</P>
<P> Baihrog rang〈va〉.</P>
<P> 主语 谓语 补语</P>
<P> 直译为:外边像花一样香。</P>
<P> 第二种看法将此句分析为:</P>
<P> Baihrog rang (va).</P>
<P> 主语</P>
<P> 中心词 定语</P>
<P> 直译为:外边花的香。</P>
<P> 这样分析显然丢失了谓语,使句子处于一种残缺的状态。</P>
<P> 两家之说,自有其理,从“百家争鸣”的方针出发,当无可非议。</P>
<P> 作者自幼操壮语北部方言,对本方言类似的格式却有另一种语感,觉得“形容+名词”的格式更近乎于动宾关系:即格式中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作句子中的谓语。这个谓语是从性质或状态方面对前边的主语加以描述的,明显有表明主语“怎么样”的意思;而其后边的名词则形容词所关涉的对象,也就是说,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状是其后边的名词所标志的事物造成的。例如:Baihrog rang va一句中,形容词rang作谓语,它从气味方面对前边的主语Baihrog加以描述,表明主语Baihrog有香味;而其后边的名词va 则是形容词rang所关涉的对象,也就是说rang的气味是va传出的。又如:</P>
<P> Naj mwngz ndaem danq.</P>
<P> 脸</P>
<P> 你</P>
<P> 黑</P>
<P> 炭</P>
<P> (你的脸被炭弄黑了。)</P>
<P> 此句中的ndaem 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作谓语,它从颜色方面对前边的主语naj mwngz加以描述,表明主语naj mwngz沾有黑的颜色,而这种黑颜色是形容词ndaem后边的名词danq造成的。可见,这样的名词已经处于施事者的地位,与“谓语+施事宾语”的格式,如okraemx(出水)、dak ndit(晒太阳)中的施事宾语raemx、ndit等名词相类似,因此,这样的名词应看作施事宾语。由是观之,上述的rang va、 mdaem danq等格式实际上就是“形容词+施事宾语”的格式,它们的结构关系是动宾关系。类似的例子还有:</P>
<P> ①Giz neix haeu haex.</P>
<P> 里 臭 屎</P>
<P> (这里有屎的臭味。)</P>
<P> 此句中的haeu是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其后的haex是haeu气味的发出者,故作施事宾语。</P>
<P> ②Laeng de hom noh gaeq.</P>
<P> 家 他 香 肉 鸡</P>
<P> (他家散发出鸡肉的香味。)</P>
<P> 此句中的hom是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其后的noh gaeq是hom发味的发出者,故作施事宾语。</P>
<P> ③Aen heng neix sing bya.</P>
<P> 个 砧板 这 腥 鱼</P>
<P> (这个砧板有鱼腥味。)</P>
<P> 此句中的sing是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其后的bya是sing气味的发出者,故作施事宾语。</P>
<P> ④Fwngz mwngz nding lwed.</P>
<P> 手 你 红 血</P>
<P> (你的手沾血。)</P>
<P> 此句中nding是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其所表示的颜色是lwed染成的,故lwed一词在其后边作施事宾语。</P>
<P> ⑤Buh mwngz mbaeq raemx.</P>
<P> 衣 你 湿 水</P>
<P> (你的衣服被水弄湿了。)</P>
<P> 此句中的mbaeq是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其所表示的状态是raemx造成的,故raemx一词在其后边作施事宾语。</P>
<P> ⑥Fwngz gou gyuek boengz.</P>
<P> 手 我 脏 泥</P>
<P> (我的手被泥弄脏了。)</P>
<P> 此句中的gyuek是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其所表示的状态是boengz造成的,故boengz一词在其后边作施事宾语。</P>
<P> ⑦Gouh dawh neix van diengzrwi.</P>
<P> 双 筷 这 甜 蜜 糖</P>
<P> (这双筷子有蜜糖的甜味。)</P>
<P> 此句中的van是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其所表示的味道是diengzrwi造成的,故diengzrwi一词在其后边作施事宾语。</P>
<P> ⑧Vanj reamx neix soemj meiq.</P>
<P> 碗 水 这 酸 醋</P>
<P> (这碗水有醋的酸味。)</P>
<P> 此句中的soemj是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其所表示的味道是meiq造成的,故meiq一词在其后边作施事宾语。</P>
<P> <b> 二、关于“后位状语”问题</b></P>
<P> 状语的正常位置一般在中心词之前,但有时为了强调,也可以临时将状语移到中心词之后,这就叫状语倒装。状语倒装后须确保原句的基本意义不变,否则就谈不上状语倒装。在状语中,能倒装的状语并不多,有一定的限制范围,一般为状语中的双音节时间名词。例如:</P>
<P> ①正常位</P>
<P> Bineix gou bizyez.</P>
<P> 今年我毕业</P>
<P> (今年我毕业。)</P>
<P> 倒装位:</P>
<P> Gou bizyez bineix.</P>
<P> 我毕业</P>
<P> 今年</P>
<P> (今年我毕业。)</P>
<P> ②正常位:</P>
<P> De ndwenneix miz.</P>
<P> 她这月有</P>
<P> (她这个月生。)</P>
<P> 倒装位:</P>
<P> De miz ndwenneix.</P>
<P> 她 有</P>
<P> 这月</P>
<P> (她这个月生)</P>
<P> ③正常位:</P>
<P> Gou ngoenzneix daengz.</P>
<P> 我</P>
<P> 今天</P>
<P> 到</P>
<P> (我今天到。)</P>
<P> 倒装位:</P>
<P> Gou daengz ngoenzneix.</P>
<P> 我</P>
<P> 到</P>
<P> 今天</P>
<P> (我今天到。)</P>
<P> ④正常位:</P>
<P> Gou seizneix sij.</P>
<P> 我</P>
<P> 现在</P>
<P> 写</P>
<P> (我现在写。)</P>
<P> 倒装位:</P>
<P> Gousij seianeix.</P>
<P> 我写</P>
<P> 现在</P>
<P> (我现在写。)</P>
<P> ⑤正常位:</P>
<P> Dahnuengx gvanghaet boih saw.</P>
<P> 妹妹</P>
<P> 早上</P>
<P> 背</P>
<P> 书</P>
<P> (妹妹早上背书。)</P>
<P> 倒装位:</P>
<P> Dahnuengx boih saw gvanghaet.</P>
<P> 妹妹</P>
<P> 背</P>
<P> 书</P>
<P> 早上</P>
<P> (妹妹早上背书。)</P>
<P> ⑥正常位:</P>
<P> Gou ngoenzcog bae haw.</P>
<P> 我</P>
<P> 明天</P>
<P> 去 圩</P>
<P> (我明天去赶集)</P>
<P> 倒装位:</P>
<P> Gou bae haw ngoenzcog.</P>
<P> 我 去 圩</P>
<P> 明天</P>
<P> (我明天去赶集)</P>
<P> ⑦正常位:</P>
<P> Haemhneix mbanj raeuz miz denqyingj.</P>
<P> 今晚</P>
<P> 村</P>
<P> 咱们 有</P>
<P> 电影</P>
<P> (今晚咱村有电影。)</P>
<P> 倒装位:</P>
<P> Mbanj raeuz miz denqyingj Haemhneix.</P>
<P> 村</P>
<P> 咱们 有</P>
<P> 电影</P>
<P> 今晚</P>
<P> (今晚咱村有电影。)</P>
<P> ⑧正常位:</P>
<P> Haxbaenh miz vunz ra mwngz.</P>
<P> 刚才</P>
<P> 有 人 找 你</P>
<P> (刚才有人找你。)</P>
<P> 倒装位:</P>
<P> Miz vunz ra mwngz Haxbaenh.</P>
<P> 有 人 找 你</P>
<P> 刚才</P>
<P> (刚才有人找你。)</P>
<P> 上述诸例中带点的词都是作状语的双音节时间名词,它们既有正常位,又有倒装位,倒装后是为了强调时间,对原句意义的表达没有什么影响。</P>
<P> “后位状语”与状语倒装不是同一个概念。状语倒装是为了强调而临时变换位置,变换位置后,不改变原句的意义,而且倒装的状语还可以还原到原来的正常位上。而“后位状语”则不然,它在中心词后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因而,中心词之前没有它的位置,如De bae gonq 中的gonq就被视为“后位状语”;有的前位状语虽然能移到中心词之后,但移位后,原来的意义有所改变,同时在句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再也不是原来的状语。例如:</P>
<P> ①Dujva neix〔lai〕nding.</P>
<P> 朵花 这</P>
<P> 多</P>
<P> 红</P>
<P> (这朵花比较红。)</P>
<P> Dujva neix nding〔lai〕</P>
<P> 朵花 这</P>
<P> 红</P>
<P> 多</P>
<P> (这朵花很红。)</P>
<P> 句中的lai是状语,在中心词nding之前表示“比较”的意思,但移到中心词nding之后便变成了“很”的意思,地位也有所改变。</P>
<P> ②Gou〔vaiq〕bae.</P>
<P> 我</P>
<P> 快</P>
<P> 去</P>
<P> (我快去。)</P>
<P> Gou bae〔vaiq〕.</P>
<P> 我 去</P>
<P> 快</P>
<P> (我去得快。)</P>
<P> vaiq是状语,在中心词bae之前表示“赶快”的意思,但移到中心词bae之后便变成了“迅速”的意思,地位也有所改变。</P>
<P> 这就是“后位状语”的内涵。然而,壮语中的“后位状语”之说能不能成寓是值得商榷的。早在50年代的壮语语法书中就涉及了“后位状语”现象,按照当时的看法,下面各个句子中的谓语后边带点的成分都归属状语:</P>
<P> ③De byaij doeklaeng.</P>
<P> 他 走</P>
<P> 后</P>
<P> (他后边走。)</P>
<P> ④Mwngz bae gonq,gou bae laeng.</P>
<P> 你</P>
<P> 去 先</P>
<P> 我 去 后</P>
<P> (你先走,我后走。)</P>
<P> ⑤Byaek laeng gou cungj dai reuq lo.</P>
<P> 菜</P>
<P> 家</P>
<P> 我 都 死</P>
<P> 枯 了</P>
<P> (我家的菜都枯死了。)</P>
<P> ⑥Gou mbouj guh saek yiengh,youq hoengq.</P>
<P> 我</P>
<P> 不 干 什</P>
<P> 样</P>
<P> 在</P>
<P> 空</P>
<P> (我什么也不干,闲呆着。)</P>
<P> ⑦Gou miz boux nuengx ndeu ndwi.</P>
<P> 我 有 个</P>
<P> 弟</P>
<P> 一</P>
<P> 空</P>
<P> (我只有一个弟弟。)</P>
<P> 这些带点的词都无前位可还原,因而它们不是状语倒装,但译成汉语时,它们则成了状语,“后位状语”论大概受此影响而从意义出发,用汉语中相应的状语词的作用去分析上述壮语的语法现象。以例④的gonq(先)为例,gonq与汉语中能作状语的词“先”相当。“先”在汉语句子中的主要功能是在谓语的前边作状语,据此,便引发了这样一种推论:既然壮语词gonq与汉语词“先”的词义相当,而且gonq又能对译为汉语的状语(见上述汉译文中带点的字),那么,两者的语法作用应该一致,也就是说,“先”在汉语中能作状语,gonq在壮语中也应该能作状语。基于这样一种认识,gonq便被“理所当然”地划成了状语。然而,人们忽视了gonq和“先”在句子位置上的不同,前者位于中心词之后,后者位于中心词之前。壮语和汉语是有关系登语言,两者在语法上有同有异。比如在汉语中,状语的正常位置一律在谓词之前(为了表达上的需要可以有少量倒装),补语的正常位置一律在谓词之后,这样,作状语的词移到谓词的后边一般都成了补语,也就是说,一个词在谓语的前后位置将决定它的作用(或说“成分”)。这样的成分划分法有利于分清汉语句子中状语和补语的界限。壮语在这一点上,与汉语中一致的,然而,按照上述例③—⑦的后位状语划分法,壮语将有很多类似于这样的谓词后边的成分可以视为“后位状语”,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壮语句子中状语和补语成分之间的混乱。试看下面的句子:</P>
<P> ⑧Gou hwnq romh.</P>
<P> 我 起</P>
<P> 早</P>
<P> (我起得早。)</P>
<P> ⑨De ninz haemh.</P>
<P> 他 睡</P>
<P> 晚</P>
<P> (他睡得晚。)</P>
<P> ⑩De daeuj nguh lo.</P>
<P> 他 来</P>
<P> 迟 了</P>
<P> (他来迟了。)</P>
<P> 按照过去的析句法,上述这三个句子中带点的成分都是补语,因为它们可以译为汉语的补语(见上述汉译文中带点的字)。应该说,这个划分结果是正确的,无论其划分的依据是否得当。可是,对于“后位状语”论来说,这种划分与例③和例④的划分法是有矛盾的,因为在壮语中,例⑧、⑨、⑩与例③、④是同一类型的句子,即都是“谓语+后补成分”的结构形式,同时,两者的后补成分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也一致,即都是补充说明动作发生的时间(例③、④中的后补成分doeklaeng、gonq、laeng与例⑧、⑨、⑩中的后补成分romh、haemh、nguh都同是表时间的词),可是,两者划分的结果竟不一样,这就未免叫人感到壮语中的补语和状语的规律难以捉摸,难于辨识。</P>
<P> 又如,例⑤中dai reuq的reuq明显处于补语的地位,补充说明动词dei的原因;例⑥中youq hoengq的hoengq也处于补语的地位,补充说明动词youq的方式,它们与公认的壮语动补格式如gangj seuq、youqndei完全同一个结构类型,都是“谓语+形容词”的格式,可是却把它们划作状语,实在令人茫然。</P>
<P> 汉语语法研究成果表明,单纯从意义出发去分析句子的结构是行不通的,必须把位置和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对句子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我国杰出的语言学家丁声树、吕叔湘、李荣诸先生曾说过:“语法就是讨论句子的各种格式……句子的格式里头,最要紧的就是词的次序。”(1)语言学家告诉我们,分析句子成分应以语法标志为主要标准,而词序(即位置)是个显著的语法标志。由于壮语缺乏形态变化,因此,词序在划分壮语的句子成分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据此,我们把壮语谓语后边的非宾语成分(除开少数倒装的状语)都视为补语。这样看,上文例③—⑦中的谓语后边的带点的成分都是补语,它们分别补充说明了动作发生的时间、原因及方式等。类似的例子还有:</P>
<P> 副词作补语的:</P>
<P> (11)Gonj bit mwngz ndei〈raixcaix〉.</P>
<P> 枝 笔</P>
<P> 你 好</P>
<P> 很</P>
<P> (你的笔真好。)</P>
<P> (12)Ngoenzneix nit 〈dangqmaz〉.</P>
<P> 今天</P>
<P> 冷</P>
<P> 非常</P>
<P> (今天冷极了。)</P>
<P> (13)De guh〈daxraix〉.</P>
<P> 他 干 真的</P>
<P> (他来真的。)</P>
<P> (14)Diuz dah neix lae 〈baenzciuh〉.</P>
<P> 条 河</P>
<P> 这 流</P>
<P> 永远</P>
<P> (这条河永远流动。)</P>
<P> 形容词作补语的:</P>
<P> (15)Duzvaiz de dai 〈nit〉lo.</P>
<P> 水牛</P>
<P> 那 死</P>
<P> 冷 了</P>
<P> (那头水牛冷死了。)</P>
<P> (16)De laemx〈conj〉.</P>
<P> 他 倒</P>
<P> 滑</P>
<P> (他滑倒了。)</P>
<P> (17)Aen maenz neix gyuk,mbouj ndaej gwn 〈ndip〉.</P>
<P> 个</P>
<P> 薯</P>
<P> 这 脏</P>
<P> 不</P>
<P> 得</P>
<P> 吃</P>
<P> 生</P>
<P> (这个白薯脏,不能生吃。)</P>
<P> (18)Gaej naengh〈vang〉.</P>
<P> 别</P>
<P> 坐</P>
<P> 横</P>
<P> (别横着坐。)</P>
<P> 动词作补语的:</P>
<P> (19)De ninz 〈gutgungq〉.</P>
<P> 他 睡</P>
<P> 弯腰</P>
<P> (他弯腰睡。)</P>
<P> 在这里,应该看到,壮、汉语在补语和状语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必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语法具有民族性,不同语言的语法有不同的特点。同样,壮、汉语句子中的补语也各有其特点,例如壮语句子中有原因补语、方式补语、象声补语等类型,而汉语句子中的补语却没有这种类型,因此,这些有别于汉语补语的壮语补语类型就代表了壮语补语的特点。这样,我们就不能因为壮汉语句子中的补语有某些共同点,或者壮语句子中的补语可以译为汉语句子中的状语,就不加区别地把汉语补语和状语的语法规则套在壮语的头上,以免掩饰了壮语句子中补语的特点。</P>
<P><b> 三、关于laeng的词性(词类)问题</b></P>
<P> laeng在壮语中可以作介词,表示对象,相当于汉语的介词“向、跟”。例如:</P>
<P> ①Sou aeu laeng hag.</P>
<P> 你们要 向 他 学</P>
<P> (你们要向他学习。)</P>
<P> ②De ngoenzlwenz laeng gou aeu bonj saw ndeu.</P>
<P> 他</P>
<P> 昨天</P>
<P> 向</P>
<P> 我 要 本 书 一</P>
<P> (他昨天向我要了一本书。)</P>
<P> laeng还可以放在名词性的词语前边作中心词,接受名词性词语的修饰,表示处所,相当于汉语的名词性词语“处”、“家”、“那里”等。例如:</P>
<P> ③Seujfangh youq laeng gou.</P>
<P> 小芳</P>
<P> 在</P>
<P> 处</P>
<P> 我</P>
<P> (小芳在我家。)</P>
<P> ④laeng sou ndaem oij lwi?</P>
<P> 处</P>
<P> 你们 种 蔗 吗</P>
<P> (你们那里种甘蔗吗?)</P>
<P> ⑤Saw mwngz youq laeng de.</P>
<P> 书</P>
<P> 你 在</P>
<P> 处</P>
<P> 他</P>
<P> (你的书在他那里。)</P>
<P> 有人把这③④⑤的句中的laeng也归入介词,我们不敢苟同,因为这里的laeng与介词的特点仍有一定的差别:</P>
<P> (1)介词不能作为中心词受名词性词语的修饰,而表示处所的laeng则能够作为中心词受名词性词语的修饰,并构成名词性的词组,如例③④⑤的laeng。</P>
<P> (2)介词组成的结构(即介词词组),只能作补语或状语,不能作主语或宾语,如例③的laeng gou,例⑤的laeng de都在句中作宾语。又如:</P>
<P> Laeng Siujfangh hawj ngaenz gou.</P>
<P> 家</P>
<P> 小芳</P>
<P> 给</P>
<P> 钱</P>
<P> 我</P>
<P> (小芳家给我钱。)</P>
<P> 句中的laeng Siujfangh作主语。这些“laeng结构”在句中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名词的语法功能。</P>
<P> (3)壮语中作介词用的laeng意义较虚,没有“事物意义”;而表处所的laeng则有实在的“事物意义”,相当于一个处所名词。</P>
<P> 根据上述的区别,我们认为表示处所的laeng有比较明显的名词特征(其名词特点大于介词特点),但由于它不能单独运用,所以,我们姑且把它看作特殊的名词。</P>
<P><b> 四、其他问题</b></P>
<P> 类似上述值得商榷的问题不一而足,如关于壮语副词修饰名词问题,有人认为是特殊现象,只能出现在成对名词的格式中。例如:</P>
<P> ①mbouj boh mbouj meh.</P>
<P> (没爹没娘)</P>
<P> 没</P>
<P> 父</P>
<P> 没 母</P>
<P> ②mbouj gang cix diet.</P>
<P> (不是钢就是铁)</P>
<P> 不</P>
<P> 钢</P>
<P> 就 铁</P>
<P> 可是,在实际语言中,mbouj也可以单独用在单个名词性词语之前。例如:</P>
<P> ③Hix mbouj gougangj.</P>
<P> 也</P>
<P> 不</P>
<P> 我 说</P>
<P> (不是我说的。)</P>
<P> 于是又有人认为这是壮语中常见的省略现象,即省略了其中的动词“有”(如例①)或“是”(如例②③)。</P>
<P> 此外,还有人认为,上述这些现象不是特殊现象,而是一般现象。mbouj和cix之所以能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语的前边,是因为它们本身能兼作动词,即:mbouj用如动词时相当于汉语的“没”(如例①)或“非”(如例②③,cix用如动词时相当于汉语的“即”(如例②)。由此观之,它们的后边并没有省略其他什么成分。</P>
<P> 这三种看法都各持其理,但究竟谁家更能自圆其说,令人信服,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P>
<P> 又如,关于壮语无系词判断句问题,有人认为是系词的省略。例如:</P>
<P> ①Bonj saw neix bonj gou.</P>
<P> 本</P>
<P> 书 这 本</P>
<P> 我</P>
<P> (这本书是我的。)</P>
<P> ②Boh gou lauxsae.</P>
<P> 父 我</P>
<P> 老师</P>
<P> (我爸是老师。)</P>
<P> 这类句子都省略了其中的系词dwg。</P>
<P> 但又有人认为,这类无系词判断句是壮语早期所固有的,其系词是后起现象。至今,一些壮语方言土语中的无系词判断句仍相当普遍,显示了壮语判断句的古今特点。确切地说,无系词判断句和有系词判断句在现代壮语中是并存的,无所谓省略现象。</P>
<P> 这两家之言,谁是谁非,也未成定论,仍需要作深入的探讨,也期待第三种说法脱颖而出。</P>
<P> 此外,还有壮语宾语的位置问题,有人沿用早期汉语语法学的提法,把下面的句子看作宾语提前。例如:</P>
<P> ①De haeux cungj mbouj gwn saek gaemz.</P>
<P> 饭</P>
<P> 都</P>
<P> 不</P>
<P> 吃 一</P>
<P> 口</P>
<P> (他饭都不吃一口。)</P>
<P> (heaux是提前的宾语)</P>
<P> ②Gou gijmaz saeh cungj rox.</P>
<P> 我 什么</P>
<P> 事 都</P>
<P> 知</P>
<P> (我什么事都懂。)</P>
<P> (saeh是提前的宾语)</P>
<P> ③Gijmaz noh gou cungj gwn.</P>
<P> 什么</P>
<P> 肉 我 都</P>
<P> 吃</P>
<P> (什么肉我都吃。)</P>
<P> (noh是提前的宾语)</P>
<P> 可是,近些年来,汉语学界的许多专家学者逐渐放弃了“宾语提前”的说法,代之而起的是新的观点“主谓谓语句式”。于是,又有人把上述壮语诸句看作“主谓谓语句”,即由主谓词组充当谓语。这样,所谓“提前”的宾语都变成了谓语中主谓词组里的主语(如例①的haeux,例②的saeh)或变成了全句的主语(如例③的noh)。试分析例②③:</P>
<P> 例②:</P>
<P> Gou gijmaz saeh cungj rox.</P>
<P> 主语</P>
<P> 谓语</P>
<P> 例③:</P>
<P> Gijmax noh gou cungjgwn.</P>
<P> 主谓</P>
<P> 谓语</P>
<P> 这前后两种看法,哪一种更科学一些,这都不是片言只字所能说清楚的,它需要行家们坐到一块来进行认真的讨论,在讨论中逐步求得一致。</P>
<P> 本文提出这些问题,旨在抛砖引玉。我们诚挚地期待着壮语语法学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P>
<P>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P>
<P> 邮政编码:100081</P>
<P> 〔责任编辑 童仁〕</P>
<P> 注释:</P>
<P> (1)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61年。</P></DIV></TD></TR></TABLE></FONT></P> <P>在本版已经转贴过两遍了。
<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22&ID=3613" target="_blank"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22&ID=3613</A>
<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22&ID=6623" target="_blank"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22&ID=6623</A></P> <FONT face=宋体 size=2>呵呵,违反规定了,把它涮了吧,浪费空间。</FONT>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