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4-12-30 21:01:00

[参考]帝国衰落与语言失势

<P  align=left>    帝国衰落与语言失势<p></p></P>
<P  align=left><p> </p></P>
<P  align=left>    [新加坡《海峡时报》<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6" Month="11" Year="2004">11月26日</st1:chsdate>报道]后现代主义者一直认为,语言是实力的体现。语言的传播、衰落以及好几种语言争夺主导地位的战争,都与国家实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苏联解体后出现的语言战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p></p></P>
<P  align=left>    在前苏联时期,俄罗斯族是苏联占主导地位的少数民族,控制着整个东欧。学习俄语对于所有少数民族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p></p></P>
<P  align=left>    公平地说,俄语之所以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苏联的强迫,而是因为这是一个强大帝国的语言。后者正是西方乃至全世界很多人都决定学习俄语的主要原因。但是,苏联解体后,俄语在西方甚至是东欧国家都不再那么受欢迎,他们都开始学习英语,这既是出于实际需要,也是因为苏联大势已去。<p></p></P>
<P  align=left>    在这些地方,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地位几乎无一例外地被以英语为首的一系列语言所取代。此外,语言、领土和国家的完整性也都受到了挑战。</P>
<P  align=left><p></p> </P>
<P  align=left>    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鞑靼斯坦共和国。强大的蒙古帝国在13世纪曾经横扫欧亚大陆,作为蒙古帝国残余势力的鞑靼斯坦在1552年被占领,尽管被俄罗斯人统治了几个世纪,但是他们从未被同化。<p></p></P>
<P  align=left>    鞑靼语仍然是其官方语言。他们对俄罗斯统治作出的惟一让步就是将西里尔字母作为其书写字母。然而最近,鞑靼人决定不再使用西里尔字母转而采用拉丁字母,此举说明,鞑靼人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西方。<p></p></P>
<P  align=left>    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这种变化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文化竞争,而是一种政治挑战。普京对分离主义的传播深感不安,认为加强对俄罗斯的控制是其首要目标。上个月,俄罗斯宪法法院宣布鞑靼斯坦的决定是违反宪法的。普京对此表示支持。但是,鞑靼人仍在反抗,最近鞑靼斯坦教育部长说,将会继续努力使鞑靼语拉丁化。<p></p></P>
<P  align=left>    卡累利阿共和国的其他少数民族现在也打算将他们的文字拉丁化。普京似乎默许了,也许是出于担心引发民族冲突的考虑。一个车臣已经够他受的了。<p></p></P>
<P  align=left><p> </p></P>
<P  align=left>    摘自<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5" Month="12" Year="2004">2004年12月5日</st1:chsdate>《参考消息》<p></p></P>

橡树 发表于 2004-12-31 09:59:00

<P>  语言当然是实力的体现。不仅仅是在东欧,而且是在世界各地,甚至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语言失势随处可见。作为一个非洲国家,南非已经成为一个以英语为主导语言的国家;菲律宾作为一个东南亚的岛国,英语也成了他们的官方语言;在壮族地区,孩子已经只讲普通话,而且还以不会讲壮语而自豪。</P><P>  记得有一次课后,一个来自北方的女孩子对我哭着说英语当中的好多个音她都无法模仿,非常痛苦。我问她在家是讲什么语言的,她说她只会讲普通话,而讲广东话的祖父母却不允许她学讲广东话或者别的语言。我觉得她的祖父母把她给害了,从小就让孩子接受“普通话独尊”的思想,让她失去了对于语言本该具备的敏感度。其实,对于一个孩子,同时学两门语言到三门语言是不成问题的,大人觉得难的,在他那里很是简单。语言是一种能力,但是无知的父母却要孩子从小就丧失这样的能力。</P><P>  在广西,不管你的母语是什么,只要你读书,你就一定会讲普通话,如果再努力,拿个二甲以上的普通话证书也并不难。让孩子们多接触语言,实际上是在培养孩子的语言模仿能力,如果他不会模仿,那他以后学起语言就有难度,就像这个只会说普通话的女孩子一样。其实,在学语言方面,比如说英语,它的很多发音部位跟壮语和广东话的就很相似,而普通话里却没有这种情况。在学生当中,认为自己的母语不是普通话而导致英语口语差的不在少数,而忽视了自己母语本身的优势。</P><P>  各位贝侬,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消失了,文化也会慢慢地消失。壮语一旦丧失,把壮族的文化传承下去就只能是空谈。</P>

越僚 发表于 2004-12-31 13:16: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橡树</I>在2004-12-31 9:59:53的发言:</B>

<P>  语言当然是实力的体现。不仅仅是在东欧,而且是在世界各地,甚至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语言失势随处可见。作为一个非洲国家,南非已经成为一个以英语为主导语言的国家;菲律宾作为一个东南亚的岛国,英语也成了他们的官方语言;在壮族地区,孩子已经只讲普通话,而且还以不会讲壮语而自豪。</P>
<P>  记得有一次课后,一个来自北方的女孩子对我哭着说英语当中的好多个音她都无法模仿,非常痛苦。我问她在家是讲什么语言的,她说她只会讲普通话,而讲广东话的祖父母却不允许她学讲广东话或者别的语言。我觉得她的祖父母把她给害了,从小就让孩子接受“普通话独尊”的思想,让她失去了对于语言本该具备的敏感度。其实,对于一个孩子,同时学两门语言到三门语言是不成问题的,大人觉得难的,在他那里很是简单。语言是一种能力,但是无知的父母却要孩子从小就丧失这样的能力。</P>
<P>  在广西,不管你的母语是什么,只要你读书,你就一定会讲普通话,如果再努力,拿个二甲以上的普通话证书也并不难。让孩子们多接触语言,实际上是在培养孩子的语言模仿能力,如果他不会模仿,那他以后学起语言就有难度,就像这个只会说普通话的女孩子一样。其实,在学语言方面,比如说英语,它的很多发音部位跟壮语和广东话的就很相似,而普通话里却没有这种情况。在学生当中,认为自己的母语不是普通话而导致英语口语差的不在少数,而忽视了自己母语本身的优势。</P>
<P>  各位贝侬,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消失了,文化也会慢慢地消失。壮语一旦丧失,把壮族的文化传承下去就只能是空谈。</P></DIV>

vamoiz 发表于 2005-1-12 14:06:00

<P>我就觉得很痛苦,而且在痛苦中过了几十年了</P>

特田栏钟 发表于 2005-1-12 19:01:00

<FONT size=5>Raeuz  cungj  lij  yaek  sim'in  roengzbae  dem  ha ? ------ 我们还要继续痛苦下去吗?</FON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参考]帝国衰落与语言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