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僚语(壮语)危胁最大的是当地强势汉方言
<P>对僚语(壮语)危胁最大的是广西当地的强势汉方言而非普通话。</P><P>广西强势的地方汉方言有桂柳话和白话,都在严重挤压广西壮族语言的空间。</P>
<P>而普通话,只是各族群间交流的工具,对方言的侵蚀性远逊于地方强势方言。</P>
<P>试用客家话在广东的遭遇就可知道:</P>
<P>白话与普通话,两者虽对客家话都有影响,但其影响却是有差别的,,,
普通话对客家话的影响,只熟表皮,并不伤根动骨,只不过影响一些词汇,带来一些新名词罢了。只要方言仍有市场,那末普通话就不可能全盘推毁客家话,,,
而白话的影响,却是全面的,要将客家话连根拨起的。因为它不是来影响客家话的个别词汇,而是要来完全代替客家话的。只要方言仍有市场,只要现在的政策、环境不变,那末客家话被白话推毁则只是时间问题,,,
推普数十年了,可曾见过有毁于普通话的方言城市?
韶关、清远、惠州,以至河源等地日益“白话化”倒是现实来的,,, </P> 有道理! 对,普通话其实不太能动摇地方语言(在我们是自己民族语言)的地位 <DIV class=quote>推普数十年了,可曾见过有毁于普通话的方言城市?</DIV>
<P>南宁算不算是一个?</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1 19:49:54编辑过] 南宁市区在国内应该算是最没有自己特色的城市,枉为壮族首府,看来应该是同化的效果,看看吧,这就是广西壮族人未来的模式。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enliqan</I>在2004-9-26 16:10:33的发言:</B>
南宁市区在国内应该算是最没有自己特色的城市,枉为壮族首府,看来应该是同化的效果,看看吧,这就是广西壮族人未来的模式。</DIV>
<FONT face=宋体>无奈。。。。。。。。。。。。</FONT> 事实胜于雄辩! <P>不对对僚语(壮语)危胁最大的是你们自己!</P> <P><FONT color=#000066><B>LOOK顶公</B></FONT>说得有道理。</P><P>不过,白话在广西中西部的渗透力已经大不如前,但桂柳话(西南官话)的渗透力还很强劲,而普通话趁着广播电视及教育、交通、通讯的普及,在城镇地区渗透的势头也很猛,桂柳话的持续渗透则得益于普通话的威力。白话能在壮族乡村地区渗透的,现在可能只剩下钦州、贵港两个壮、汉杂居的县市了,其他县市则只能保持在城镇及近郊使用,且日益遭受来自普通话的侵蚀,越来越多的壮族人口到城镇生活之后宁愿让子女改操蹩脚的普通话也不肯选择白话。白话、桂柳话常常需要子女去街头自学,自学桂柳话相对于先学会普通话的小孩来说则比较容易。</P><P>正如某位出租车司机所言,八十年代百色街上还几乎是清一色的白话,而九十年代以来使用普通话的越来越多,现在百色街上使用普通话的已超过一半。百色街上使用普通话的是哪些人呢?首先是来自四川、贵州、江西、湖南的正宗外地人;然后是来自广西各地的没学过白话或白话不熟练的“外地人”,以及百色地区各县来此学习、工作的壮族年轻人和瑶族人、高山汉族人,他们此前较少接触白话;最后是为了方便做生意、做工作而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百色“本地人”。百色城区人口汉、壮各约一半,而百色地区壮族人口占80%,在中小学普遍推广普通话教学的今天,壮族年轻人只学普通话不学白话越来越正常了,百色地区本地年轻人大举进入百色城区势必改变当地的语言格局,大量外地人的涌入也使得普通话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和必要。我对普通话在百色城区的流行并不感到奇怪,我惋惜的是壮话(僚语)在这次转型中没能把握住机会,进城的壮族年轻人大多以普通话为交际语言了。</P> <P>现在南宁城区普通话很流行,大有压倒白话之势(不知算不算已经倒了?),其转变模式跟上面所说百色城区的情形差不多。南宁的新居民中,除了来自周边壮族聚居各县(僚语、平话)及桂南、桂东南各县市(粤语、客家话)的人口之外,还有来自桂林、柳州等地(桂柳话、湘语、僚语、平话等)的许多人口,各地语言成分很杂,普通话确实是较佳的选择。南宁聚集了大量的学校、医院、商场、车站、宾馆酒店、新闻传媒、军政机关及其他较大型的企事业单位,这些都是经常使用普通话的地方,对本来规模不大的南宁城区的语言选用影响是巨大的。</P><P>听说,江西省会南昌市的普通话使用频度和广度也很高,不知真实情况如何?</P> <FONT face=宋体 size=3>"我惋惜的是壮话(僚语)在这次转型中没能把握住机会,进城的壮族年轻人大多以普通话为交际语言了。"这句话很让人难过,政府推广不力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FONT> <P>如果百色街头流行粤语的话,我看壮人变成广府人(土佬)族群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且历史,也是这样描写的。不管白话还是桂柳话,都是对壮语危胁最大的语言。</P><P>如果百色街头流行普通话,这不就是各个族群都能接受的语言吗??</P> <P>先贴一份百色城的历史沿革:</P><P>新华网广西频道 <a href="http://www.gx.xinhuanet.com/bswz/bss/gk1.htm" target="_blank" >http://www.gx.xinhuanet.com/bswz/bss/gk1.htm</A>
百色古为百越之地。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后,百色届象郡。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百色属桂林郡增食县地。唐朝,在今百色地置羁縻添州(州治在城南之古城角,今那毕乡大和村)、羁縻归乐州(今永乐乡境内)和武隆县地(今百兰乡及巴马县部分地区),属邕州都督府管辖。元朝,百色称天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分田州土州地设厅制,迁思恩府理苗同知驻百色,设百色厅,次年建城。百色自1730年建城至今(2000年)已有270年的历史。光绪元年( 1875年),田州改土归流,升百色厅为百色直隶厅。
民国元年(1912年),改百色直隶厅为百色府。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胜利,建立百色县临时苏维埃政府。
1949年12月5日百色县解放,归百色地区领导(行署驻百色城)。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百色县改为百色市。</P><P>百色城区流行白话(粤语)的历史很短。而现在,百色这个粤语小城(城区约12-15万人口)可能很快要被普通话覆盖了。百色城不大,到了近郊就有不少壮话、平话村庄(没有白话、桂柳话村庄),远郊则一直是壮话的天下。<b><FONT color=#000066>LOOK顶公</FONT></b>把百色城区说白话当成僚人变粤人的征兆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一百年来白话在百色地区的地盘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白话在右江这一带随着西江航运的式微早就成了一个个孤岛,处在壮话的包围之中,而且原来在城区的地盘如百色城、田东县城正在被桂柳话、普通话所侵蚀,曾经通行白话的平果县城后来流行了夹壮的桂柳话,现在看来很快又要被普通话覆盖,田阳县城则回到了壮话的怀抱(只有少数人在小巷里说白话),田林县城成了同时通行桂柳话、壮话、白话、普通话的小县城(但有很多人不懂白话)。</P><P>百色街头流行普通话,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多年以来广西推普的成绩。</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enliqan</I>在2004-9-26 16:10:33的发言:</B>
南宁市区在国内应该算是最没有自己特色的城市,枉为壮族首府,看来应该是同化的效果,看看吧,这就是广西壮族人未来的模式。</DIV>
南宁很久以来就是讲白话为主了吧?到现在才开始被普通话盖过,而壮话,不知在哪个朝代开始就不是以壮话为主了…… <P>"听说,江西省会南昌市的普通话使用频度和广度也很高,不知真实情况如何?"</P><P>对于这个问题,当地的女孩子喜欢说普通话,认为这是有教养的表现,况且很多的男士也喜欢女孩将普通话。 至于男的还是以南昌话为主。</P> 对僚语(壮语)威胁最大的是僚人(壮人)子孙后代逐渐淡漠的民族意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许多人已经走向了反叛的道路,连祖宗话都不要了。“一个人落到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地步也难免被别人所看不起。”个人如此,民族亦如此!!!可悲啊,我们僚族(壮族)人。 daegdenx gangj ndaej deng. <P> 对这个我深有体会啊,我认识广西今年的语文单科状元,呵呵,可以说是我们这一届汉语掌握得最好的广西学生之一了,是汉族吗??呵呵,不是,壮族!!纯壮族,从外表就可以看出来--很多人都说他长得像马来西亚人,我就笑着说:壮族本来就是马来人种,不存在谁像谁(别以为只有维族人和你们不同人种哦!(这句我没说)).</P><P> 他现在在我们学校的历史系,是一个强人,但让人可惜的是,他一句壮话也不会,比我这个只有一半壮族血统的人要逊得多了.其实不会说壮话倒没有什么,他生在南宁,会讲不太流利的白话,这无可厚非.语言的选择很多是后天的,要看环境!但真正让我感到凄凉是他对民族的漠视.他一直都把民族当作身份证上的几个字,从没有意识到那几个字的份量.很是让人伤心啊!</P> <P>我鄙视这样的“壮族人”!!!</P> 不是每个族人一生下来就有民族意识的,也不是每个族人永远都不会有民族意识,对那些没有民族意识的族人,我们要主动接近他,团结他,和他交朋友,让他慢慢了解认识民族历史文化,每个族人都是民族发展的有生力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