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泰 发表于 2003-11-21 08:52:00

[求助]请教各位壮族朋友

各位壮族朋友:<br> &nbsp; &nbsp;你们好,我是广东西部的朋友,族谱说是来自于福建,但我认为自己祖先可能是壮族(可能是壮族布凉支系)。现有几个问题想问一问各壮族朋友:<br> &nbsp; &nbsp;一是想了解一下广西冼姓的情况。据你们所知,广西哪里有冼姓的村庄,那里的冼姓是壮族还是汉族?这村庄叫什么名字?<br> &nbsp; &nbsp;二是壮族支系繁多,一说有20多种,一说有40多种,其中有“布安”、“布农”等,请问,据你们所知,其中有“布凉(梁)”、“布要(腰)”和“布熙”(或音近即可)吗?有的话,他们分布在哪里?谁能为我一一列出壮族所有的支系?<br> &nbsp; &nbsp;三是高栏支系他们自称“高栏”吗?<br> &nbsp; &nbsp;请各位壮族朋友指教,邮箱zhouzhongtai@sohu.com

Lajmbwn 发表于 2003-11-21 09:20:00

关于广西的冼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就有待其他贝侬的解答了。<p>壮族在线的概况篇有《现代壮族族称与分布一览表》,请进入以下网址里去浏览。<br>http://www.pouchoong.com/Pou-rao.htm<p>对照这个一览表,我认为,“布腰”与桂西北、云南的很多壮族以及布依族的自称——布依(越) 很接近。“布凉(梁)”和“布央”的韵母一致。<br>“布熙”(粤音)和“布锐”也有点相似。<p>据我所知,“高栏”是他称,主要分布在防城港。越南似乎也有说南部壮语的“高栏人”,不知道与中国的壮族高栏支系是否一样。

rang 发表于 2003-11-22 10:50:00

我从没有见过祖籍是广西的有冼姓的。

rang 发表于 2003-11-22 11:00:00

广西的古越人和广东的古越人是在不同时期借用汉姓的,所借的汉姓也不一样。所以广东古代著名越族姓氏如冼、吕在现代壮族人中很少,我没见过。<br>呵呵,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吧。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3-11-22 15:33:00

关于“高栏”,摘录部分文献资料如下。<p>《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范宏贵 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8月)第187页:<br>“山斋族由高栏人和山子人两支组合而成。高栏人自称高栏,是因为他们的住宅是高栏,高栏即干栏,意思是居住干栏的人。此外,还称为村人、偏人、仲人等等。山子是山里人的意思。高栏人与山子人往往混淆,在北太、宣光、安沛省集中了全越南高栏人的4/5,自称山斋。宣光省山阳县高栏人分为3小支:山斋哈,意为住在茅草山上的山子人;山子木,意为住在森林里的山子人;山斋伴,现在习惯称为高栏人。其实高栏人和山子人讲的语言不相同,高栏人讲的话属中国壮语、越南岱语系统,山子人讲的话是广东话(白话)中的一种土语。高栏人平日讲的是高栏话,但唱《兴歌》(山歌)、祭祀时用的是山子话,写的是汉字。广宁省平辽县和先安县的山子人数量比率较高,20世纪40年代至50 年代时,上年纪的山子人讲的是高栏话,至1972年,还有少数老人讲高栏话。河北省山洞县的山子人在祭祀、婚礼、丧葬时仍然用高栏话,但他们不知其意,是相传背下来的。在河北、北太省和宣光省的部分地区,高栏人与山子人毗邻而居,甚至杂居在一起,人数差不多相当。高栏人不仅会母语,也会山子话,反之,山子人不仅会母语,也会高栏语,他们都操双语。”<p><br>《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第286页:<br>“越南的山斋族由高栏和山子两部分组成,在中国高栏是壮族的一部分,山子是瑶族的一部分。”<p>《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第292页:<br>“中国的高栏人,主要分布在广西防城港市沿中越边境的板八乡、滩散乡,因他们居住高栏房即干栏房,自称高栏人。1977年冬,笔者到板八公社(今称乡)细坑大队(今称村)高栏人居住的屯调查得知,这里离中越边界的界碑约1公里,1949年以前,有120多户高栏人,有50多户已迁入越南居住,其余的70来户仍留居原地,他们的语言与当地壮族的语言相通。”<br>

冼中华 发表于 2007-9-16 06:05:00

我在此向大家介绍,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人,我姓冼,名中华,全名是冼中华。在桂平这里是有姓冼的。总人数约有6000多人吧。据说是从广东搬来的,最早的大概有1000多年的历史。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7-9-16 14:09:00

<div class="box2"><span>百度百科 <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45692.htm">http://baike.baidu.com/view/45692.htm</a>&nbsp;</span></div><table class="htb w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div><a href="http://baike.baidu.com/pic/5/1145861000196926.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alt="" hspace="5" src="http://baike.baidu.com/pic/5/1145861000196926_small.jpg" align="right" vspace="5" border="0"/></a>
                                        </div><div></div><div></div><div>冼恒汉(1911-1992)<br/><br/>广西田阳县人。壮族。一九二九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七军第十九师宣传员,湘赣独立三师宣传员、连政治委员,红六军第十七师四十九团党总支部书记、五十一团政治委员,红二军第六师十六团政治委员,第四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教导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独立第一旅代政治委员,三五八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一军副政治委员,七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文革”中,主政甘肃,大搞派性斗争,对甘肃的混乱局面负有责任,一九七七年被免职,隔离审查,后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一九九二年在兰州病逝。</div></td></tr></tbody></table><p></p><p>————————————————————————————————————————————</p><p>中华功勋网 <a href="http://www.zhgx.net/view.asp?id=1208">http://www.zhgx.net/view.asp?id=1208</a></p><p><font face="Verdana" size="4">冼恒汉 1911.9.生. 广西田阳四那村人。壮族。<br/>&nbsp;&nbsp;&nbsp;&nbsp;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r/>&nbsp;&nbsp;&nbsp;&nbsp;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七军第十九师宣传员,湘赣独立三师宣传员,连政治委员,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四十九团党总支部书记、五十一团政治委员,红二军团第六师十六团政治委员。1935年任红二军团第四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br/>&nbsp;&nbsp;&nbsp;&nbsp; 抗日战争时期,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独立第一旅代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三五八旅政治委员。<br/>&nbsp;&nbsp;&nbsp;&nbsp;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1948年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一军副政治委员,第七军政治委员。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及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宜川、兰州、青海等战役。<br/>&nbsp;&nbsp;&nbsp;&nbsp;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5年起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br/>&nbsp;&nbsp;&nbsp;&nbsp;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font>
        </p><p></p>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7-9-16 14:28:00

<p>“俍人”,壮族先民称谓之一。明代桂西“狼兵”(俍兵)很有名,抗倭女杰瓦氏夫人所率军士即为“狼兵”。明代成书的《殿粤要纂》,桂东南如陆川县分布有“俍”(图上是不是用这个字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改天再翻看查实)。</p><p>楼主把冼氏夫人所在“高凉”跟现代越南北部的“高栏”联系起来,这思路不错,但结论可能不如你所想。</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求助]请教各位壮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