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水啸翁 发表于 2003-7-21 00:01:00

编撰《壮语方言词总汇》需考虑的问题

&nbsp; &nbsp;路漫倡议编撰《壮语方言词总汇》,精神十分可嘉。老翁以前学过词典编撰学,也接触过词典编撰工作,深知要编撰这么一部《总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愿把词典编撰工作面临的问题跟有志的同仁们分享,以免编撰工作走弯路。老翁提出的问题并非全面、穷尽,希望得到同仁们的指教。<p> &nbsp; &nbsp;1、《总汇》将由什么人编写?是否已经具备这样的人选?已有多少人?他们在哪里?怎样组织这些人?由谁来组织?<br> &nbsp; <br> &nbsp; &nbsp;2、如果没有合格的编撰人或人数不够,那就需要培训,怎么培训?由谁培训?怎样培训?经费谁出?<p> &nbsp; &nbsp;3、《总汇》的定位是什么?做什么用?有谁会用?会有多少人用?如果是非赢利性的,那编撰《总汇》是否可行?如果是赢利性的,应该做效益分析。<p> &nbsp; &nbsp;4、《总汇》的体例是什么?由谁来制订体例?依据是什么?怎样制订一个科学、实用的体例?壮族老百姓是否参与?怎么选择?怎么参与?<p> &nbsp; &nbsp;5、有语言学家指出,“有多少个居住点就有多少个方言”。此话说明方言之多。壮语方言复杂,怎样界定方言和土语?<p> &nbsp; &nbsp;6、那么多的方言,在《总汇》中排谁在先?以什么为依据?<p> &nbsp; &nbsp;7、词汇收集办法有多种,拟采用哪些办法?如何确保不漏词?后附音节表意功能很强,要不要收集?各方言的同源词怎么确定?在《总汇》中怎么表现?<p> &nbsp; &nbsp;8、方言词的词义怎么定义?要不要举例?一些植物名称怎么定义?要不要插图?谁来画插图?怎么收集植物标本?<p> &nbsp; &nbsp;9、是否参考汉语词典和现有的壮文资料?如果参考,怎么避免受到负面影响?<p> &nbsp; &nbsp;10、整个活动什么时候开始启动?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期间出现人员变动怎么办?<p>

勒茂21世纪 发表于 2003-7-21 01:09:00

前辈的意见十分宝贵。我所见过的壮语字典,最新的也要算是80年代初的了,都过去了快20年了,都没有见过任何一本新版的壮语词典出版,除了壮文没有社会实用价值以外,恐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编撰的难度大。如今路漫前辈所提倡的《壮语方言词总汇》的编撰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我也很乐意为这个工作作出一点微薄之力。

路漫 发表于 2003-7-21 09:34:00

谢谢二位的热心关注和具体指导!我将把这些宝贵意见传达给有关部门和人士。<br>声明一下:编撰一事不是我的倡议(提倡),是“三语词典”编撰人员透露给我的信息,我只是“报道”而已。当然,我很支持这一工作,也将尽我微薄之力。

阿南 发表于 2003-7-21 13:46:00

支持!

venjiebiao 发表于 2003-7-21 13:56:00

楼主的意见非常专业。<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编撰《壮语方言词总汇》需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