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前草 发表于 2009-6-26 01:25: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山中伐客</i>在2009-6-24 15:56:09的发言:</b><p>这位贝侬没看见问题的关键吧,管理员都已经提炼出了危机:“<font color="#0000ff">二、通怀河自然生态面临全面毁灭的危机:德保县里有关部门已批准在通怀河的下游又建一个500千瓦的小水电站,通怀河自然生态面临全面的毁灭危机。为了这区区500千瓦电力而拦河筑坝,生态遭到破坏、通怀河的美景也将不复存在,这是得不偿失的。德保县里应重新审视对通怀河的开发,到底要采取何种方式为最佳,权衡一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得失利弊。</font>”——如果不进行旅游开发,那就是任由当地政府引资来开发小型水电站了,那就不是原生态环境能不能保留的问题了,而是整条河会不会毁灭的问题了!!!</p></div><p>多谢这位贝侬的提醒。建小水电站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更大,这种杀鸡取卵的开发方式已经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抛弃了。</p>

鹅泉月 发表于 2009-6-25 14:58:00

<p>靖西南部乡镇原始狭谷风光、原始森林的命运,就是未来通怀河的命运,靖西在湖润搞南部工业区,很明显就是在拿子孙的环境来作孽,美丽的南部风光啊,真是太可惜了,如果你坐车从大新往靖西走,你就知道什么是悲哀了,美丽的山谷啊,车一转弯就是冶炼厂、铁合金厂、小矿厂等,当地农民得了什么?得了什么?</p><p>现在,很多小冶炼厂都死火了,关停了,但环境在万年后都恢复不了了,山岩被炸,山树被砍,山泉被污,山人被病......当地同胞们,团结起来,重新认识那些危害吧,不要再让我们的环境恶化了。</p>

山中伐客 发表于 2009-6-25 03:10:00

清代镇安府知府赵翼和时任德保县官员的对比

<p><font size="3"><strong>最近正好得到一本《古道壮风:赵翼镇安府诗文考论》(梁扬、黄海云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所以得知了赵翼笔下两百多年前的镇安府(府治在今广西德保县,其辖区还包括靖西县、那坡县全境,以及天等县和大新县的一部分)风土人情,其中有两首诗歌记录了镇安府人民对他的爱戴:</strong></font></p><p><font size="3">1、乾隆35年(1770年)3月,时任镇安府知府的赵翼是赴省城桂林的时候,接到调任广州知府的通知,所以没有和镇安府的老百姓告别就直接离任了,他派人接他的小妾蒋氏离开镇安府的时候,“满街人户无不设香案跪送”(文15《镇安仓谷、田照二事》),可见镇安府府治(今德保县城)的居民对他极其爱戴。直至赵翼到广州上任六七个月后,镇安归顺州(今靖西县)州民陈恂等五十多人,竟然长途奔波四千余里,到广州送来了万民伞。当地壮族百姓的深情厚谊,使得赵翼大为感动。</font></p><p><font size="3">移守广州,在途次闻命即赴新任,未得与镇安士民一别也。今到广已五阅月,镇安老民陈恂等五十余人,不远三千里,送万民表伞到署,为感其意而作此诗。<br/>数千里外野人芹,殊愧依依众士民。<br/>黄伞岂多逮荫在,缁衣偏荷改为新。<br/>及身栾布祠齐社,他日廉颇忆赵人。<br/>偻指平生宦游迹,此邦风俗最称淳。</font></p><p><font size="3">2、赵翼离开镇安府多年之后,某天遇到故人刘松岚,刘告诉赵翼,虽然他还活着,但镇安府的子民已经为他建立了“生祠”,可见镇安府子民对他的功德是多么的思念。</font></p><p><br/><font size="3">刘松岚观察(大观),旧尝宰镇安之天保县,在余守镇安后二十余年矣。兹过常州,偕稚存来晤,且言镇安民已为余立生祠,虔奉弗替感赋。<br/>南徼归来已白头,&nbsp;&nbsp;&nbsp;&nbsp; <br/>鸿泥那复瓜痕留。<br/>谁知三十余年后,&nbsp;&nbsp;&nbsp;&nbsp; <br/>尚有遗民祝故侯。<br/>自知无绩可流传,&nbsp;&nbsp;&nbsp;&nbsp; <br/>只有硁硁不爱钱。<br/>始识愚民原易感,&nbsp;&nbsp;&nbsp;&nbsp; <br/>不为贪吏即称贤。<br/>在任原思死葬桐(余在镇安,爱其民淳事简,实拟老于是官,不愿迁也。),&nbsp; <br/>岂期民已社栾公。<br/>不愁身后无归处,<br/>九朵莲花一亩宫(赴镇安必由莲花九峺而入)。<br/></font></p><p><font size="3"><strong>赵翼可是封建社会的流官,代表的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利益,但他却爱民如子,热爱镇安府壮族人民纯朴的民风民俗,甚至发出了“</strong>余在镇安,爱其民淳事简,实拟老于是官,不愿迁也<strong>”的情深意切的感言,虽然只在镇安府上任了三年多,却得到镇安府黎民百姓的爱戴,而当代德保县的官员在当地文化建设上却建树平平(相比起同属于百色市的平果县、田林县、田阳县、那坡县、靖西县等,德保县的文化建设可算是垫底了,幸亏还有民间的一批人来撑起德保壮文化的门面,如民间山歌和壮剧的艺人,又如德保县近年来涌现的一批壮语新歌的歌手和创作团队),对自然生态环境更是破坏有加,一直没有得到民心,难道当代德保县官员连封建社会的赵翼都不如?当代德保县官员是代表谁的利益?</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如果蕴含着丰富旅游资源和长远开发价值的通怀河最终毁坏在小水电站之手,德保县现任的官员,就会像以前德保某些官员一样,被民间唾骂为“历史的罪人”(<font color="#ff0000">嘿嘿……</font>)!</strong></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26 12:51:33编辑过]

称最 发表于 2009-6-25 01:58:00

反对建水电站!!!!!!!!!!!!!!11111

称最 发表于 2009-6-25 04:50:00

<p>现在的官员大多讲究所谓的"政绩",,,,,,</p>

侬本佳人 发表于 2009-6-25 11:37:00

<p><font color="#ff0000" size="3">“仙佛未经吾独往” ,“奇境天留词客赏” 。早在200多年前,清乾隆“三大家”之一赵翼到镇安府(治所在今德保县城)任知府(太守)时,宛若独赏那“仙佛未经”的幽深奇境而怡然自得。他出巡的足迹遍及府署各地,领略了妍丽多姿的边疆风光,写下了一首首赞美壮乡山水的诗篇。</font></p><p><font color="#ff0000" size="3"><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ff0000">  </font>如此看来,如果德保县政府真的因热于开发小水电而破坏了本地环境,影响了阳光旅游产业,那么,德保县人民政府的官员真的比不上封建官员赵翼“同志”啵。</font></font></p><p><font size="3">  德保,个人认为科学的旅游开发应该放眼整个区域旅游大规划,依托靖西旅游大线路,做真正的旅游,才会有真正的大市场。</font></p><p><font size="3">  另,小水电在全国都已是声名狼藉了,怎么德保还那么热乎呢,当地人民得到什么呢?当地人民应该团结起来,反对那些不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开展工作的官员,负起维护子孙后代利益的责任,不要让一些只有眼前政绩观的官员成功为恶。我们的家我们要用心保卫啊,贝侬!</font></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注]德保通怀河:“处女河”,谁来完成探察首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