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拥护
有些時候,政治是凌駕於一切的耶,好像泰人、傣人、伊森人、老人及撣人本屬一家的耶,不過泰國不敢接受撣人難民,泰國及老撾又把各自傣系民族同化耶,好像夾在兩國中間的伊森人,即 Northeastern Thai,被割裂成兩個民族耶。
我有一半的血是壮族的。。。。。。。。。。。
<p>啊啊啊啊啊啊</p>
<p>请问版主:这篇文章如果没有正式发表过的话,可不可以考虑增加点新的内容,语言风格以及文章体例上稍作修改,然后提供给《现代人类学通讯》呢?如果可以的话,希望版主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编辑部联系<a href="mailto:comonca.ed@gmail.com">comonca.ed@gmail.com</a> 谢谢!</p>
<font size="4">在大学时看到过前苏联学者说过壮族和布依族是同一民族,而中国因为政治原因分成两个民族,当时觉得“很反动”。这样的文章能发表吗?</font>
无论怎么说都是同一个民族。这是没有人能够否定的。
<p>我们的壮民族,要多多了解。支持!</p>
事实真相一定要还原;布依和壮本来就是一家。
全力支持!
<p>我于07年在云南玉溪新平闲逛时,曾与一些花腰傣的朋友聊天,他们说自己的老祖公也是从广西打仗出来的,后来因为走得不够快等原因留在新平县.......</p>
百色、田东、田阳平原地区的人喜欢把南部山区的壮族人(包括百色、田东、田阳本身)称作“侬(long)”,还喜欢把北部山区的壮族人(包括百色、田东、田阳本身)称作“饶(yao)”,侬和饶还分层次的,越往南或北的山区里越“侬”或越“饶”,“侬”和“饶”都带有一种轻视之意,为“见世面少”的意思,一般把一个见世面少到极点的人形容作“侬九层”或“饶九层”。不过平原地区的人是不会当着山里人的面称其为“侬”或“饶”的。正是因为受平原地区(发达地区)的影响,南部或北部山区的壮族人都将“侬”或“饶”作为他称而不是自称。
红棉树是我们贝侬的骄傲
<p><font size="4">很赞成。</font></p><p><font size="4">在解放前出版的辞书上,还见到‘’字——我已经在我用的输入法里自定义了这个字的输入法,所以我打得出。楼主是以‘央’字来代替的。</font></p><p><font size="4">‘’与‘獞’并存,并不像现在,把归并到‘獞’里面了。</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3 10:37:19编辑过]
布岱支系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金龙镇。1 950年,布岱人曾自报为傣族,1 954年经过民族识别 ,布岱人于1 958年1月正式被界定为壮族, 成为<a name="baidusnap0"></a><b style="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壮族的</b>一个支系。
<p>超喜欢!</p>
"布依族,壮族,布侬族共同论坛-僚人家园"!
我覺得,我們玉林人和壯族民衆從外貌到語言要相似多點。北方人和我們不太相似。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梦无邪</i>在2009-4-21 23:50:21的发言:</b><br/>百色、田东、田阳平原地区的人喜欢把南部山区的壮族人(包括百色、田东、田阳本身)称作“侬(long)”,还喜欢把北部山区的壮族人(包括百色、田东、田阳本身)称作“饶(yao)”,侬和饶还分层次的,越往南或北的山区里越“侬”或越“饶”,“侬”和“饶”都带有一种轻视之意,为“见世面少”的意思,一般把一个见世面少到极点的人形容作“侬九层”或“饶九层”。不过平原地区的人是不会当着山里人的面称其为“侬”或“饶”的。正是因为受平原地区(发达地区)的影响,南部或北部山区的壮族人都将“侬”或“饶”作为他称而不是自称。</div><p><font size="7">双手赞同。本帖应该加精!</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