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那”字
<p>两广很多地名都带“那”字,特别是广西。一般的共识是“那”是壮语 naz 即“田”的音译。但是最近注意到一个现象:广东台山市有两处地名带“那”,“那井”和“那扶”,依照台山话的发音是 nuo,非 na,台山话属于粤方言四邑片,和广府片差异比较大,nuo 目前所知只见于地名,他处未曾见。照此似难用 naz 来解释。</p> 现在的广东学者一般都认为“那”“南”“洞”“古”“边”之类的地名,是古越语的“遗迹”! 就是“水田”的意思 邕宁那楼话nuaz,即水田。台山话的“nuo”,韵母是开口较大的o,还是圆唇的a呢?应该不是汉语拼音的“uo”同音吧?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沙南曼森</i>在2007-11-5 22:33:00的发言:</b><br/>邕宁那楼话nuaz,即水田。台山话的“nuo”,韵母是开口较大的o,还是圆唇的a呢?应该不是汉语拼音的“uo”同音吧?</div><p>我听起来就是汉语拼音的"uo"</p> 我认为nuo只是汉字“那”在台山话的变音,每种方言都会有相对的变音,即使不是开口度大的nua,也不能因为nuo和na发音不同而否定nuo是古越语(古壮侗语)“水田”的记音。北壮的w韵母在南壮的邕南土语若干次土语里变音为i,在德靖土语里变音为圆唇的i,主元音都变了,但不能否认其源头是一致的。壮语南部方言邕南土语那楼话的“水田”是nuaz而不是naz,也是变音的一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我们说“哪”(普通话音第三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