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色僚人 发表于 2003-6-7 16:34:00

[讨论]不杂外姓的村落

  广西有不少的村落里居住着是同一姓氏的人。他们属同族--都是同一祖先的裔孙(嫁来的媳妇除外)。<br>  我想知道有哪些地方这样的情况特别多,还有大家对不杂外姓村落的看法。<br>  <br>  

浪人 发表于 2003-6-9 10:39:00

在浪人的印象中,在壮族地区,除非是很小的村庄,不杂有外姓的村庄很少啊.这和汉族不太相同.

南粤孤客 发表于 2003-6-9 13:21:00

&nbsp; &nbsp; &nbsp;在贵州的僚人地区,解放前的大多数村寨是同一姓氏的人聚族而居, 一般要在集镇上才有杂姓而居的情况。解放后,因土改等原因,外族外姓就更多地渗透到僚人村寨了。尽管如此,今天,同姓同族而居的状况仍然占有大半。

南粤孤客 发表于 2003-6-9 13:25:00

在贵州的中部、南部等地区,汉族尽管是聚族而居,但以杂姓聚居为主。

路漫 发表于 2003-6-9 16:59:00

不杂外姓的村庄,在上林县可是独树一帜:随便想起来的有:伝李、伝蒙、伝温、伝杨、伝莫、伝成、板潘、板黄、板莫、寨韦、寨李、寨柳……这仅仅是县城周围十多里方圆之内啊,其他地方的则数不胜数了。

王魔 发表于 2003-6-16 23:00:00

在南方汉族地区,一个村里一姓独大是占了绝大多数的,当然这里的村指自然村,非行政村。

想家的人 发表于 2003-6-18 19:59:00

这很符合广西的自然环境状况的实际。一个小山弄里,一个小家庭成为一个小村庄,再成为一个大村子。

季人 发表于 2003-8-11 18:34:00

路漫老师说的没错!我家就是里丹云莫村的。<br>不过我们家姓覃,是云莫村的外姓,大约一百年前迁入。<br>成克杰就是云成村的,离我们村不远,可以互相望见。

郁水啸翁 发表于 2003-8-11 19:09:00

有些壮族村庄(自然村)为了保持其姓氏的单一性,制定并严格遵循一套制度,就是从外地搬迁来的人家和上门(男方结婚后到女方家住)的男子一律要改姓(可不改名)。这是这些壮族村屯为什么都是一个姓氏的原因。<p>据已经作古的老人讲,统一姓氏是为了保持村民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确保外来的人及其后代不受歧视,同时,在遇到匪夷犯乱时,可以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季人 发表于 2003-8-13 13:07:00

就我们那边的情况而言,入赘的男子并不需要改姓,只是他的子女随母姓而已。

漂泊壮男 发表于 2003-8-13 19:30:00

是呀<br>我们那里很多都是这样的

vaiz 发表于 2006-12-14 00:5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郁水啸翁</i>在2003-8-11 19:09:00的发言:</b><br/>有些壮族村庄(自然村)为了保持其姓氏的单一性,制定并严格遵循一套制度,就是从外地搬迁来的人家和上门(男方结婚后到女方家住)的男子一律要改姓(可不改名)。这是这些壮族村屯为什么都是一个姓氏的原因。<p>据已经作古的老人讲,统一姓氏是为了保持村民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确保外来的人及其后代不受歧视,同时,在遇到匪夷犯乱时,可以同仇敌忾,一致对外。</p></div><p></p><p>这样说似乎很有道理。我们村就是单一姓氏,韦姓。但解放后有两姓(一姓一家)迁入,主要是他们村流行瘟疫死得差不多了。</p><p>我们村人口少,都是亲戚。文革的时候,别的村都有人死,独我们村没有。</p>

whuangqn 发表于 2007-4-4 02:50:00

<p>&nbsp;&nbsp;&nbsp; <font size="5">有的"&nbsp; 我们村就是全部姓黄,因为我们就是原始居民,而其他从外地迁来的民族比如汉族就会多杂姓.上面一位老兄说的很对,我们村虽然人少, 但是我们对外很团结,特别是小时候跟别村的孩子打架,我们都是一起的.我想到以后我们村还是只有黄姓,除非一个村跟另一个村聚起来.</font></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

萧萧瑟瑟 发表于 2007-4-7 20:39:00

我爸那个村本来也是单一姓氏,几十年前来了一户黄姓人家,都被村里人看不起,后来黄姓人家的儿子娶了本村的女子,情况才得以改观。而我妈那里是个屯,却是杂姓混居,大概有3、4个姓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7 20:41:54编辑过]

野狼 发表于 2007-4-9 08:44:00

上门改姓,兄弟后代更和睦,没错!

落街买衫 发表于 2007-9-24 22:15:00

我们屯差不多是黄姓,外姓的只有三五家都是从外村迁入的。

依维 发表于 2007-9-25 22:44:00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4">(转贴)黑尔——原始部落的遗迹</font></strong>
        </p><p>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演绎,全国各地都是异族同居,异姓同存,唯有龙庆乡黑尔还保存着典型的氏族“部落”遗迹。黑尔15个自然村(行政村13个),全部为壮族,除了南盘江边的飞塘和洞拉是清末和民国期间从上半部各村搬去才有杂姓外,一个村就是一姓,不存在杂姓。每一个姓就是一个大家族,每一村是一个小家族。以新寨石拱为界:南部田李,北部张赵。甘田、发蒙、中寨、观花、新寨是田姓;雨龙是李姓;大寨、雨灯寨、田心是张姓,大平寨、小平寨、石头寨、三家寨是赵姓。因此黑尔有四大家族之说。每一个家族有一个族长,当地人叫做光。光的下边是小光,小光是一个房头的小头目。光是世袭的,是古训族规的执法人,并负责各种祭祀活动、山林的管理、族内民事的调解,是宗族中的最高权力,民国时期的保长、甲长也不敢外掉光。解放后新的政权建立,光才逐渐失去了权力,不过有些村往往光兼任村长。自民主选举实施后,没有能力的光落选,光才完全失去了村上行政的领导职权,现在只单纯地负责着祭祀活动。不过有时村上一些重大事情涉及到宗教问题的,村干部也邀请光参加议事。尽管如此,在民众的心目中,宗族观念仍然很浓厚,常因某些事情引起异姓之间的纠纷争斗,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因地界问题,张姓与赵姓,张姓与田姓之间发生冲突几乎酿成大规模的群众械斗,要不是县乡领导及时赶到制止,流血事件就会发生。所以,黑尔的领导班子,从以前的管理区、大队、村公所,到现在的村民委员会都很注意四大家族的配置。若缺其一姓,那工作开展就比较困难。但在选举中,哪姓选票多哪姓就占优势。所以这种宗族观念是社会前进的一种障碍。宗族观念另一个弊病是固守根基,没有向外拓展的意识,认为到外地生活是流浪被歧视,致使土改时已在外地扎稳根基的许多人都涌回老家分田,使黑尔人口猛增,就是现在的改革开放时期,很多人都宁可守着几分薄田地艰辛生活也不愿到外地搞第三产业。因为宗族观念严重,对上门女婿是另眼看待的,当岳父岳母归逝后就被家族撵走。因之,至今还保持着纯净的同姓宗族。宗族观念往往只从本家族利益着眼,四大家族各霸一方,我行我素,不从黑尔整个大局考虑。<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要把黑尔搞好,每个黑尔人必须消除宗族观念,领导者必须以宽阔的胸襟包容整个黑尔的各姓,尤其是领导班子的第一把手,千万不能以个人和本村的利益出发,必须兼顾全黑尔人民的利益,黑尔才能发展、才能进步。</p>

有为青年 发表于 2007-9-27 14:37:00

很少,我们那边一个村里一般都有三、四个姓,不杂外姓应该在极端闭塞的村庄才有。

zhaotuan1987 发表于 2008-3-19 20:45:00

<p>我们村以前也是那样的,全部是赵姓,但是近十年来,有一个外姓迁入,即:黎姓</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讨论]不杂外姓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