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论壮语中的汉语借词问题
<P>这里有不少壮族同胞非常不喜欢壮语中的汉语借词,想出种种办法企图抵制汉语借词进入壮语。他们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我要说,他们这么做,多半是劳而无功。</P><P>按照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的说法,不同语言之间的词汇借用,可划分为两种类型:</P>
<P>一是“普通的借用”,这种借用的特点是,使用两种语言的群体在文化交流中居于平等地位,互相借用自己需要的词汇以丰富自己的语言。</P>
<P>二是“亲密的借用”,在这种借用中,两种语言的使用群体生活于同一个社会共同体内,且一种语言的使用者处于强势的、主导的地位,另一种语言的使用者处于弱势的、从属的地位。这种情况多是民族征服的结果,也有因为和平迁徙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强势群体使用的语言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弱势群体的语言,这种借用是单方面的,即从强势语言向弱势语言的流动占绝对优势,而且往往扩展到跟新的事物无关的方面,最终甚至导致弱势群体语言的结构性变化(如果不是消失的话)。</P>用布氏的理论来分析一下壮语中的汉语借词,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现代壮语对汉语的借用,正属于布氏所说的“亲密的借用”。更重要的是,由于汉族进入壮族聚居地区是以国内人口正常流动而非民族入侵的形式发生的,因此汉壮两族之间并不存在如征服民族和被征服民族之间经常会有的民族矛盾和冲突,因而壮族百姓对借用汉语词汇并不敏感和反感。在这种情况下,汉语借词大量进入壮语,就是必然的了。(未完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5 10:08:32编辑过] 要减少借汉,必须要有壮语的话语权.但在现时社会生活中,壮语没能登上政治舞台,无人组织规范壮语词汇,只能任由民间滥借了. 我們这一带的土话意识很强,普通话和土话夹用会让人笑话,faen to faen ke! <FONT size=5>有大部分的借用已达到了叫人恶心的地步,稍为有点民族自尊心的僚人想来对此越来越反感了,还谈怎么“亲密的借用”。好多人都还没感到暴风飕雨欲来时的气象------!!!</FONT>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西粤人</I>在2005-6-5 11:30:41的发言:</B><BR><FONT size=5>有大部分的借用已达到了叫人恶心的地步,稍为有点民族自尊心的僚人想来对此越来越反感了,还谈怎么“亲密的借用”。好</FONT></DIV><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 size=5>是呀!!!而且大部分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本来是有壮语词汇的,在因为借汉太严重而导致真正的壮语汇逐渐消亡,虽然现在还有很多借词不必借汉,但还是被汉语严重侵蚀,汉借词反而使用更频繁,而壮词汇便逐渐减少,直到认真的消亡。。。。。。。。。可悲的是,壮族人根本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民族正逐渐走向死亡!!!!!!!!!!</FONT>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enliqan</I>在2005-6-5 12:43:37的发言:</B><BR><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 size=5>是呀!!!而且大部分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本来是有壮语词汇的,在因为借汉太严重而导致真正的壮语汇逐渐消亡,虽然现在还有很多借词不必借汉,但还是被汉语严重侵蚀,汉借词反而使用更频繁,而壮词汇便逐渐减少,直到认真的消亡</FONT></DIV>这正是布龙菲尔德所指出的,在亲密的借用过程中,强势语言向弱势语言的词汇流动往往扩展到跟新的事物无关的方面,最终甚至导致弱势群体语言的结构性变化。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儒家弟子</I>在2005-6-5 9:48:19的发言:……</B>用布氏的理论来分析一下壮语中的汉语借词,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现代壮语对汉语的借用,正属于布氏所说的“亲密的借用”。更重要的是,<FONT color=#0000ff>由于汉族进入壮族聚居地区是以国内人口正常流动而非民族入侵的形式发生的,因此汉壮两族之间并不存在如征服民族和被征服民族之间经常会有的民族矛盾和冲突,</FONT>因而壮族百姓对借用汉语词汇并不敏感和反感。在这种情况下,汉语借词大量进入壮语,就是必然的了。(未完待续)</DIV>
<P>蓝色字体部分是有悖史实的。汉族进入壮族地区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历史上汉族大规模进入壮族地区多少都会伴随着武力侵入的史实。</P>
<P>在的我家乡,县城的人们普遍使用汉语是在90年代后的事情,由于参与社会竞争的必要条件是掌握汉语(如受教育、考大学、就业、从政等必须都要学习汉语),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镇家长普遍教授自己的子女说汉语而不教他们说母语,这确实是无奈的选择。</P>
页:
[1]